close

走入雲南擺夷人家 品嚐清境墾拓特色餐

雲南老兵與妻子承襲著家鄉的生活習俗與方式,胼手胝足地在嚴苛的山林環境中重新打造家園,留下斑斑成長的痕跡,特殊的飲食菜餚,也成為清境地區今日的風味特色餐。


雲南擺夷料理由當年的反共復國軍帶到清境地區,成為今日當地的特色餐食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


台14甲公路從泰雅族人居住的霧社開始往合歡山攀升,公路沿線的高山並非泰雅族人的活動區域,那兒除了日本人為了進攻太魯閣而開闢的合歡越嶺古道外,大抵上還是片原始山林,直到距今60年前,從滇緬泰地區被國民政府接回台灣的「反共救國軍」在此安頓,才開始了清境農場(當時名為見晴農場)與鄰近村路的開墾。

這群多數原鄉位於大陸雲南的阿兵哥,帶著在滇緬泰邊境打游擊認識的少數民族少女,一起從「異域」來到另一個「異域」,在退撫會的安排下,於海拔2000公尺至1700公尺的山間,建立了「博望」、「定遠」、「壽亭」三個小社區,相關報導請見煙管變砲管 「異域」造家園

雲南阿兵哥與少數民族婦女在清境農場一帶山林,適應新環境、開創生活新型態,唯一不變的是他們的傳統習俗與飲食習慣,融合雲南、擺夷風味的家常菜,也成為清境地區代表性的特色餐食。


雲南擺夷菜以特殊的香料烹調,鹹、辣、香是家常菜的特色,他們在自家村子中種植烹飪用的香料作物,近年來,也回到「原鄉」西雙版納帶回更多家鄉味的食材與佐料,「錦灑」、「包料魚」、「椒麻雞」、「大薄片」……,都是他們慣食的家常菜餚,對一般人而言,口味較重,為了符合外地觀光客口味,餐廳的供應的餐食會略做調整。

「錦灑」是將豬肉剁碎,加上雲南香料、薄荷、辣柳等醃製,上桌前一起下鍋爆香,再用萵苣菜葉包著吃,拿來拌飯也很有味道;「包料魚」是居民日常生活中難得的「大菜」,以前只有在特殊的日子才能吃到這道料理。各家的方式略有不同,但大致上都是用大量的香料包裹在魚腹內,以細繩捆紮後下鍋,香料與魚料充分融合之後的味道,散發出獨特而鮮美的滋味。 


目前在清境地區的雲南擺夷菜,還包括涼拌豌豆粉、考敦(擺夷情人粽)、雲南大薄片、香酥竹蟲、水晶凍、豬衣、牛衣、臘肉、臘腸、糯米粑粑、傣味叉蝦……,菜色相當多樣而豐富,米干、米線、粑粑絲則是最家常的獨特料理。

清境地區在2000年前後,只有「雲南小吃店」與「見晴花園山莊」可品嚐到這些特色料理,直到今日,包括博望新村的「魯媽媽」、「西雙版納」、「星光流域」、「美斯樂傣味店」、幼獅區的「雲舞樓」等,全區約有近20家大小餐廳、飲食店,提供各家口味的雲南擺夷菜。


別誤會,它不是民宿,而是博望新村知名的「魯媽媽」雲南菜餐館。(記者謝禮仲攝影)

如果人數多,想要品嚐「桌菜」,見晴、雲舞樓、魯媽媽,都是不錯的選擇;如果想吃簡單一點,米干、米線會是不錯的選擇,博望新村「西雙版納」的米干、米線以大骨湯慢火熬煮的湯頭,配上道地實在的食材,口感相當不錯。

無論在餐廳或走進村子裡的飲食店,口味都有其特色,餐食風味之外,能夠和老人家聊聊異域拓墾的歲月種種,更是難得的好滋味。 

參考來源  資料來源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y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